办学特色:
一、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 过 : “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给 莘莘学子 营造一个 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的 校园 环境,创设一 种严肃活泼 、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 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楼宇、每一间教室、每一面墙壁都 成为 含义丰富、指向明确的教育元素是学校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 校园大环境
在 校园 建设 升级改造 的过程中, 学校 在宏观上对学校 的环境教育 文化 元素 进行全局、长远、科学、有效的规划,按照 “立文化、丰内涵、创特色”的思路,完善了 道路、桥梁、楼宇、教室 的命名系统。架构 英超赞助商万博 命名体系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1. 有丰富深邃的教育意义,有传统文化的深刻底蕴;
2.与 英超赞助商万博的学段及 地位相称, 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3.从总体上能够体现学校的 世代传承的 办学理念与 办学 特色 ,与学校的 “三风一训”相统一;
4.与周边环境或地域文化 和谐一致;
5 . 形式统一、自成体系, 容易记忆,琅琅上口 。
我们在校园外围的的围墙上布置了 “法制长廊”、“健康园地”,向全体师生员工宣传健康知识,进行法制教育,并辐射街道社区居民,为建设文明社区作贡献。校园内各功能区及各处园林小品,特别是尊师公园及北京校友林等各处,我们都布置有雕像、卧石及标牌,镌刻铭文,以为警示或嘉勉。贯通校园东西南北,连接各功能区的道路、桥梁利用校风、教风、学风的相关内容及具体丰富寄寓的语汇进行命名。各自楼宇也都根据其功用及特点,借用传统典籍中关于君子人格建构的名人名言分别赋予和谐统一、自成体系的命名,楼宇里的各处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古今中外著名人文学者、科学巨匠的图像和言论。各个班级窗明几净的教室更是精心布置,风格各异。门外有个性化的班牌,张贴着全体师生的照片,书写着班主任治班的理念、全体师生追求的目标。教室的墙壁上名人的格言、平凡人的小语,公布栏上的学习的榜样,图书角里有无声的老师,窗台之上有怡人的花草,教室不仅是学子求知治学的殿堂,更是大家和谐温馨的家。
(二) 楼宇中环境
基于 架构 学校 命名体系 应该 遵循 的几个主要原则,我们顺应以 “三求(校风:求实 求是 求全)、三有(教风:有爱 有心 有为)、三自(学风:自尊 自主 自强)”为内容的学校“三风”的概略形式,借用古语“君子有三宝”的说法,分别用“三省”、“三乐”、“三友”、“三迁”、三鉴”、“三思”、“三畏”、“三立”、“三德”、“三戒”、“三愆”、“三态”、“三患”、“三宝”、“三慎”等为学校的各处楼宇命名。
谨以 “三宝”为例说明为学校餐厅楼命名的用意所在。“三宝”语出老子《道德经》。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翻成白话是这样的: 我有三件宝贝,持有而珍重它。第一件叫 慈爱 ,第二件叫节俭,第三件叫不敢处在众人之先。慈爱所以能勇武;节俭所以能宽广;不敢处在众人之前头,所以能成为万物的尊长。
“不敢为天下先”不是不做贡献,不是缩头缩脑,而是“只知奉献,不知索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己为人,一心为公,无有私利,不自以为是,不自以为高贵,凡事谦让处下,不与人争是非,不争名夺利。有此修养,堪称君子也。用“三宝”为学校餐厅楼命名,在学校人员最为密集的地段铭牌彰显名称及出处。师生员工来往观看,日久深入人心,终身不忘,即成持久刻板的涵泳和守望,即成永不能泯的濡染和告诫。
校园命名系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文化理念的指 导下,传承学校优良文化传统 。我们 将命名系统架构于校园文化之上,以 传统 文化、 人格建构、老区风范 、 法制精神、 鹤乡风情、尊师重教 、校风建设、教育常规 等思想为基点,辐射于学校环境建设的各个区域,使其规整化、系列化,为全力打造特色化、精品化、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教室小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的舞台,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雅致的教室 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
为了给 同学们 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而有个性的家,我 们 十分重视班级 “墙壁文化”的建设。
我们充分利用 教室的 每一处地方,让每一面墙壁 都会 说话, 让 每 一 个角落 都 会传情 , 通过 “布告栏”、“黑板报”、“ 成长 树 ”、“荣誉榜”、“卫生角”、 绿植窗、 “书香乐园”、“真我风采”、“学习园地”、“班级宣言”等板块,让冷淡的墙壁充满温情、洋溢热情,涌动激情,让 同学 们在友爱、奋进、竞争中不断地进步,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和谐地发展。 墙壁成为 “无声的导师” ,校园成为 无声胜有声的教育风景线。
二、 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既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要素,也是现代教育的应有项目之一。学校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以排解学生的心理烦恼和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全面开展对学生的 心理 教育和辅导工作。
(一)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确立 预防、疏导为主,干预、治疗为辅 的工作原则,坚持做好 面向全体学生 的 学生发展性、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健康社团 ——驿心社,编印周刊校报《心路导航》,目前已出刊 88期。 另外,学校还利用 “ 每周 1期的 “ 班会课 ”、 “ 校园广播 ” 、 “ 橱窗海报 ”、“心理黑板报”、“ 心理专题讲座 ”“校园心理情景剧”、“ 5.25 心理健康节 ”等形式向师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高一文理分科讲座、高二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讲座、高一新生入学适应训练、高三考前心理调适等宣传形式受到了全校师生有普遍欢迎。 “ 心理校刊 ” ( 82 )
“心理气象员”也是我校推出的一个创新性班委岗位,旨在普及心理科学 知识 , 推动 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学校要求 “心理气象员”每隔半个月填写一张“班级心理气象表”,全面及时 地 反馈班级在半个月时间内 在 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情绪 等方面的心理 异常情况 ,随时掌握本班同学的心理 动态。学校定期对 “心理气象员”进行培训,指导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 负责的 态度服务身边 每一个 需要心理援助的同学。
(二)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为高一新生建立心理成长基础档案,并对档案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迅速找出适应困难的特殊学生,让他们能够因材施教,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为高二学生建立心理成长升级档案,侧重了解他们的价值观,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确保心态阳光。
建立心理成长基础档案 能够 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为学校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制订工作计划、选择合理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依据,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同时可以动态地监测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及早发现 人际关系障碍、对新环境适应不良、缺乏自信等 心理问题 以及他们在人格特征、气质类型、智力等级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以便及 早干预,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 。 学生家长也可以通过查看孩子的心理档案,更好地了解其孩子的心理特点,及时发现其存在的心理困扰,与教师或辅导员一起制定辅导的计划,发挥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力量,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开展心理健康咨询
为了协助同学们更 自然 更阳光 地 成长,学校开辟 了 面面、电话、书信、网络 等 4 种 心理 咨询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咨询需求。我们对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学习方法、适应障碍、考试焦虑、青春期困惑、人际交往、亲子关系、选科定向、情绪调适、时间管理、意志锻炼等各类问题 都能 提供 及时周到的 指导和帮助。 学校还积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培训, 打造以心理健康教师为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辅、班级 “心理气象员”和心理社团咨询部成员为基础的心理 健康 咨询互助团 队 ,让 更多的人 都能够 第一时间 及时发现并处理班上同学发生的一些常见心理问题,以更加科学、更加温暖的方式育人!
三、 让每一个课堂都灵动。
新课改的理念是将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指标 。学校以 “基于学科核心 素养的 问题 驱动 ”为切入点,通过 激疑、解疑、释疑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
(一) 问题驱动的策略
课堂教学应该围绕问题展开,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心,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流程,完成课堂目标、培养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 素养的 问题 驱动策略 ” 成功的关键在于 学科 素养 的甄别和确定、学生深度参与方式的 研究与选择以及课堂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实施。 近年来,学校深入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教学工作的 “十大转变”,积极落实“减负增效”新举措,树立了“向课堂要效益,以质量促发展”的教学目标,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全体教学人员 以 “ 问题驱动 ”的教学 策略 为指导,大胆探求提高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径 ,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主动性、 探究性 , 逐步形成了以 “三步二主一中心”为内涵、简称“三二一”模式的 课堂教学新模式 。
(二) “三二一”模式
“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 的 “三步”是 指: 第一步明确任务自主学,第二步 解决疑难 互动学,第三步提 升能力 反思学。 “二主”是指 :积极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中心”是 指: 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 都要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具体到每一节课则是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
明确任务自主学 通常 是每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在这一环节里,学生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进行课前预习。
解决疑难 互动学 通常 是每一节课的主要环节,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提 升能力 反思学 通常是每 一节课的总结环节,即通过 分析总结、辨析归类等 思维活动,分享一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 的效度 。
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让会引,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充分认识、 主动 突出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 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 逐步提高 学生 全面的学科素养 作为 我们课堂教学的最高追求, 要把教学 目标 是否已经充分达成作为衡量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
(三) 不拘一格的流程
教有定式,学无定法。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学习基础以及认知规律等教学工作的多种变量,灵活机动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不拘一格地设计练习巩固的方式及课堂检测的手段,实践为思维而教的理念,切实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应试绩效。我们依据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将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划分为四种基本的课型,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流程。
1. 知识传授课堂
① 查找重点:关键词、中心句、逻辑性;( 明确任务自主学 )
② 发现规律:相似、相关、相反比较;( 解决疑难 互动学 )
③ 尝试运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解决疑难 互动学 )
④ 复习巩固:艾宾浩斯曲线与重复识记。( 提 升能力 反思学 )
2. 技能训练课堂
① 教师示范; (解决疑难互动学)
② 伙伴互动; (明确任务自主学)
③ 成果展示; (明确任务自主学)
④ 运用拓展。 (提升能力反思学)
3. 品格修炼课堂
① 游戏导入; (明确任务互动学)
② 目标宣示; (明确任务自主学)
③ 过程分解; (解决疑难互动学)
④ 竞争对抗。 (提升能力反思学)
4. 复习应试课堂
① 水平测试; (明确任务自主学)
② 分析总结; (解决疑难互动学)
③ 再定目标; (明确任务自主学)
④ 纠错练习。 (提升能力反思学)
当然,任何既定的课堂教学流程都不应该是僵死的教条,既有的四种基本课堂教学类型及其基础的四步教学流程只是粗略的预设。我们要求的 “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思想的精髓就在于顺应教情、学情的变化,抓住瞬息万变的课堂契机,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策略,翻转教学流程,激发学生思维,以帮助学生 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顺利生成能够较好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生态。